更多 首页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小故事 历史故事 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
分类:民间故事 / 儿童故事 / 搞笑故事 / 小故事 / 历史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首页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的故事的历史故事


2022-12-23 16:16:29 ,,,,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属代代相传的品德准则和处世方式。一个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康健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明天我就说说我的家风故事

"踏实工作、团结同事、与人为善"

1963年,我22岁,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河南老家来到五团投奔亲友,加入了兵团人战天斗地屯垦天山的队伍。虽然事先只是一时工,但是我对工作涓滴没有懈怠,记得我事先在老16连(现15连)担任连队的饲养员,一个人饲养了72头猪,每日天不亮就去挖煮猪食用的红柳根,返来过后就开始煮猪食喂猪,然后持续煮,喂猪。天天都要忙到12点多。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并不觉得苦,日子每日忙忙碌碌,但是特别充实。1969年团针对一时工出台了政策平级转正的政策,我被连长和指导员当做职工转正的标杆。妻子也是非常的要强的人,虽然是女同志,但是工作起来从来都不输给别人。记得团里出台一项政策:以连队为单位40%的人可以加享受工资的待遇。连队就召开了职工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的人员。我和妻子都幸运的入选了,但是考虑连队名额有限,连长和指导员来家里做工作,我们二话没说就让出了一个名额。虽然事先我们已经有6个孩子了,生活很余裕,但是我们想我们虽然困难,但是比我们更困难的人还大有人在,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让领导为难。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担任过司务长、库管、青年排排长、工会主席等职务,也调整过不少工作单位,但是不管在哪个单位,和我共过事的同事都和我成为好朋友,大家在生活上、工作上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喜欢来和我商量,我都热心的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减缓问题。因此也收获了许多朋友之间的友谊。我始终把"踏实工作,团结同事、与人为善"的作为人生的准则。六个子女也在我和妻子的言传身教下,秉承了这一条家训,六个孩子辨别从事医疗、财务、金融、服务等行业,但是他们都会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有所收获,实现了他们自身的追求。这也是我最欣慰的一点。

"互敬互爱、相互谦让"

妻子王成连与我同岁,在56年的婚姻生活里,我和妻子相濡以沫,彼此在家庭与事业上相互陪伴、扶持。从没有争吵打闹的状况发生,许多人都好奇,勺子还会碰锅沿呢,两口子哪有不吵架的,但我和妻子确实没有。说到婚姻的秘诀和简朴就是:包容和谦让。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郑重的说;没发生的事,不乱说;从不让矛盾过夜,也从来不在子女面前争吵。一家人互敬互爱,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也从未为了争高低对错恼羞成怒,碰到矛盾和分歧都能相互谦让,彼此给对方找台阶,先给对方认个错大概力所能及的为对方做些事,把不兴奋化解在行动和语言上,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六个孩子的性格都比较好,乐观、豪迈,不爱钻牛角尖。现在的婚姻生活都幸福美满。

"父慈子孝  老少同乐"

我的大闺女(daughter)都已经50多岁,已经退休几年了,大孙子也20多岁了,重孙都即将出生了。马上就要四代同堂了。几个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但是每隔几天都要通电话,嘘寒问暖。逢年过节另有我和老伴的生日,孩子们都会早早的寄钱返来,让我们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和老伴穿的、用的都是孩子们给置办的。儿女们还多次带我们老两口到全国各地旅游,满足了我们出去走走看一看的心愿。现在不仅儿女们体贴照顾我们,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也都对我们很孝敬,外出返来都要先来看望我和老伴,还给我们带礼物。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父慈子孝、儿孙绕膝的幸福。现在想想,我们一家人之所以有明天的幸福生活,还得益于我们对于子女的教育。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和老伴首先是从自身做起,勤劳工作,乐于助人。让子女为荣,从而教育指导子女勤学、上进。孩子们也都很争气,学习上、工作上都自动进取,没有让我们操过心。事先虽然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事先妻子总是把家里的生活打理的很好,孩子们虽然没有什么新衣裳,事先出门个个都干净整齐,精神面貌好。物质生活虽然余裕,但是妻子总是变着格式的将简朴的饭菜做的色香味俱全。想想以前日子虽然苦,但是孩子们都养成为乐观、上进的好品德。现在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都是身体力行教育他们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一个普通的兵团职工的家风故事,我们践行着:"献了青春、献子孙"的誓言,我们的家风和兵团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干系,我们通过自己的奋斗,承载了兵团精神,我们的子孙也会持续传承和发扬。

谢谢大家,这就是我的分享。

(文:靳西乾 )

我的家风故事(二)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是一名警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式各样的家庭,惊讶地发现:每一个幸福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幸福家庭,而险些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优良家风。

从小到大,我一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从未真正思考过其中的原因。最近到处都是"讲家风"运动,我看到、听到无数家庭报告家训、家风故事,我开始思考:我家的家风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总是这么幸运?

我出身农村家庭,父母及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都很有限,无法概括和总结我家的家训、家风是什么,更多的是靠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在我家的家风形成历程中,我觉得我的爷爷起着至关主要的作用。

我爷爷小的时候,读过一两年私塾,懂得"仁义礼智信"和一些最基本的大道理;之后为了生存学了打铁,练得一身好力气;再之后,束缚后本有机会留在城市,但他选择了回到农村,因为我曾祖母无法逃离农村,他说"父母在,不远游"(他事先不知道此句前面另有"游必有方",我少年时曾取笑过他,他没理我),村里的所有人也都笑我爷爷傻,但我爷爷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并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可惜我爷爷从小未做过农活,对种庄稼并不谙练,很长时间里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最终通过自学,成为我们村的养牛技能人员,村里的牛打架了,只有我爷爷有能力和胆量去将杀红了眼牛合并。加上爷爷为人正直,逐步地赢得了村里人的尊敬。

在外面受人尊敬、常常说一不二的爷爷在家里是个不折不扣的"乖宝宝".爷爷对曾祖母唯命是从,从小到大,从没看到爷爷悖逆过曾祖母,着非常不可思议。爷爷的保持让曾祖母逐步成为家中的女王,不管对错,她永远是对的,有时为了捍卫曾祖母显明错误的决定,爷爷不惜与所有人为敌。

我曾祖母是个旧社会过来的女性,封建、迷信,服从一些早已过期的端正,而我曾祖母的保持的东西我爷爷总是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家每次逢年过节、地里有了收成大概碰到过世的长辈生日、忌辰等,都会按照比较烦琐的程序敬天祭祖、感恩天地的恩赐和神灵的护佑;烧上纸钱,曾祖母、爷爷都会口中念念有词,向那些不存在的神灵祖先感恩、报告一家人的近期状况,有时小孩生了病也是毕恭毕敬地询问祖先是不是我们哪里做错了,像是天地祖先真的会和他交流、会享用我们的贡品一样。每次敬完天地鬼神后,按照从老到小的顺序动筷子,我对这些烦琐的条条框框深恶痛绝。

初中的时候,刚接触唯物主义,我勇敢地向爷爷宣布: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天地也不可能保佑任何人!"

"我知道啊。"

"那你还……?"

"你曾祖母相信它们存在啊……"

事先我觉得我的爷爷、我的家庭是多么的愚蠢和无知,我一心想着要逃离!多年过后我才发现真正愚蠢的那个人是我!我竟然没有发现在这所有事的背后,我爷爷那颗那无比壮大的心!

2008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一百零七岁的曾祖母过世了,寿终正寝。她过世前一向受到我爷爷最精心的照顾,过世后也爷爷也为她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事先我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他除了十多岁学习打铁时和母亲有太长久的分离,之前和过后的长达七十余年的时间里,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孝顺父母,通过自己的保持和努力,让父母可以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生活。

按照我们故乡的习俗,谁家有人过世,村里的乡邻、挚友都会到逝者家中吃饭,祭奠逝者、安慰逝者的亲人。在我日渐凋敝的故乡,大部分年轻人都会在外地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人和人之间也越来越冷漠,一般状况下有人过世只摆二三十桌,还常常坐不满。但在我曾祖母下葬前夜,我家摆了整整一百桌,而且根本不够坐,十里八乡的人源源不断地赶来,他们要送这个一百零七岁的老人最终一程,他们要看一看这个终身孝顺的八十多岁的儿子。我哭得一塌糊涂,我从来不知道,我爷爷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在我的故乡已经树立起了一座他人无法跨越的丰碑。

现在,我爷爷快九十了,身体依然康健,在农村老家里快乐而坚固地在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种了蔬菜,喂了牲口,没事的时候会砍家里竹子编竹器去集市上卖,虽然我父母每个月都会给他赡养费,我也常常会给他钱,政府也活期发给他老年补助,但他更喜欢通过自己的双手得到粮食。我觉得我的爷爷像个最英勇的角斗士,大概像《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人圣地亚哥,在自己选择的任何一个战场里,通过费力卓绝的努力,得到许多人无法理解的伟大胜利。

古语有云,"寻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托爷爷的福,我觉得自己是个忠臣,非常幸运的是我还非常快乐。虽然我只是一个寻常的下层小民警,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始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每日都过得很开心而充实。

感谢爷爷,我觉得:爷爷对我最大的影响不是孝顺,而是孝顺的背后那颗无比壮大的心!有了这样壮大的心,无论将来的我遭遇怎样的顺境、逆境,我都会选择不断努力并最终取得胜利,因为我爷爷一手创建的家风,让我懂得了保持自己的选择的意义,也早已拥有了得到幸福的能力。

我儿子现在一岁半了,等他再大一点,我会通知他关于他曾祖父的故事,我希望我家的优良家风能世代的流传下去,我不仅希望我的儿女能孝顺自己的长辈,更希望我的子子孙孙都拥有壮大的心里和在这个世界里得到幸福的能力。

我的家风故事(三)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小学文化。要说家风,他们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就是"孝道".

奶奶个子不高,所以一向想找高个子的儿媳妇。谁料儿子竟然给她从山东老家领回个身高只有一米五的儿媳,所以她老人家与我妈妈第一次晤面就嚎啕大哭。从此,住在我二大爷家里做饭、看孩子、养牲畜,对我们家的事不闻不问。

那时候,爸爸四处开荒建点,常常不在家。妈妈照顾我们五个孩子,还要上班、养猪,每日忙得像飞旋的陀螺一样。在我这个最小的孩子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奶奶生病住院,偏瘫了。爸妈得到新闻去医院探望,叔叔大爷说老人一向在他们那里生活,轮也该轮到我们家了。妈妈虽然心有怨言,看一看快八十岁的老太太,都没有说什么。于是,奶奶就与我们这七口之家挤在了四十平方的土房子里。

还记得爸爸大冬天的去树林(wood)里捡树枝子给奶奶烧炕;还记得妈妈给奶奶理发,给躺在炕上的奶奶擦身、剪指甲;还记得妈妈擦拭喷溅在墙上的稀便;还记得爸爸背着奶奶,妈妈搬着小板凳,走五里土路,只为了让老人家看一场电影――《卷席筒》。不能自理的奶奶在我们家生活了五年,直到去世。这期间,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因为养老的问题发生争吵。

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也觉得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五个孩子有三个和老人一路生活,我们对待双方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态度。我爱人三岁就没了母亲,老公公辛辛苦苦拉扯三个儿子长大。孩子大了都独自成家,我爱人最小,所以我们成家过后,老公公就过来和我们一路生活。这期间,我们给老人做了腿枢纽置换手术,镶上假牙、配上助听器,为他办了五七工,交了医疗保险。近十万的花消对于我们这个工薪阶层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是,做为儿媳,我从来没有与其他的两位大哥攀比,都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去年,我爱人因病去逝,按常理老公公不方便住在我这里了,但是两位大伯哥只字不提,老人没有房子,我如果不留他,他到哪里去呢?儿子也是个孝顺孩子,有一次,他不知道听别人说了什么,返来很忐忑的问我:"妈,我爷都没有房子,就让我爷在咱家住吧!"我笑了,说:"十几年了,这里不就是他的家吗?已往是,现在是,以后也依然!"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我要用自己行动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我的家风故事的故事的历史故事, ,,,, 您还可以浏览 民间故事 / 儿童故事 / 搞笑故事 / 小故事 / 历史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睡前故事    www.cnvbang.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