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小故事 历史故事 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
分类:民间故事 / 儿童故事 / 搞笑故事 / 小故事 / 历史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首页 >> 儿童睡前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苏王之争的儿童睡前故事


2022-12-23 16:18:59


  苏轼和王安石一样被后人尊为唐宋古文八大家,据传,王安石还是苏轼的老师呢!虽然师徒二人在政治见解上分歧颇大,不过诗词成就也很高,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关于他们两人斗智的有趣故事也在民间流传了起来
  解字拆字引一难
  苏轼琴棋书画、诗词文赋无所不通,才气横溢难免有些书生意气。王安石曾写过《字说》,有点类似今天的字典。其中论到苏东坡的坡字时,他是这样解释的:从土从皮,坡乃土之皮。这个解释确有些不妥。苏轼看到后,就笑着反驳说:如果按照相公(苏轼对王安石的敬称)的说法,滑字就该是水之骨了,因为滑字从水从骨。王安石听到后,心里自然不很高兴,但他知道苏轼才学出众,自有些傲气的地方,也就不和他计较。
  有一天,王安石和苏轼在一起,王安石突然说到鲵字,他说这个字从鱼从兒,合在一起就是鱼子;四马为驷,天虫为蚕,看来古人造字,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没有一个字是没有意义的。苏轼听后不以为然,拱手进言道:鸠字有九个鸟,您知道是什么缘故吗?
  王安石知道他学识过人,以为他真的了解其中的缘故,就欣然请教。苏轼笑着回答道:《毛诗》有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着爹娘,不是刚好为九个吗?王安石明白苏轼是在故意取笑他,心里十分不快,于是默然不语。不久,苏轼被贬为湖州刺史,就是因为王安石嫌恶他言语轻慢的缘故。
  读诗续诗引二难
  苏轼被贬,虽然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三年后,任职期满,苏轼回到京城,在大相国寺住了下来。当年因为言语上对王安石多有不敬,自己心里也很不畅快。无论如何,王安石毕竟是他的老师。这样一想,他决定前去拜访王安石。苏轼在相府前下了马,看到府门口很多听事的官吏毕恭毕敬地站在那等候。苏轼于是上前,拱手问道:列位,请问老太师可在堂上?守门官道:老爷还没有睡起,您请暂且在门房中坐坐。说着,叫下人取了交床来放在门房。苏轼于是进去坐下,将门半掩。
  过了一会儿,相府中走出了一个年及弱冠的年轻人,站在府门外等候的官吏纷纷躬身揖让。苏轼忙命下人去打听此人的来历。下人回来禀报说那年轻人是相府中掌管文书的,叫徐伦。苏轼为人豁达,一团和气,以前与徐伦很是谈得来,还时常题扇子送他,于是着下人赶上去请他回转。
  徐伦一见苏轼便要下跪,苏轼忙用手搀住。那徐伦是相府文书,外府知县首领官员到京谒见宰相,常常要先知会徐伦,送他礼物,何以今日他见了苏轼便要下跪呢?那是因为苏轼以往时常在宰相府走动,徐伦习惯了向苏轼行礼,一时却改不过来。苏轼心中明白,一心要顾全他的体面,赶忙拦住了。徐伦便道:这门房中不是苏爷该坐的地方,还请到东书房待茶。东书房即王安石的外书房,凡有门生知友前来拜访,都到此处等候。徐伦领了苏轼到东书房坐定,命小童烹好茶相待,自己却上前告罪:回禀苏爷,小的奉了老爷的差遣前往太医院取药,不能在此伺候,却怎么好?苏轼自不便留他,两人辞别。
  徐伦自去办事不提,苏轼见书房四壁的书橱都上了锁,文几上只有笔砚,别无他物。百无聊赖之际,随意打开砚匣,见是一方绿色的砚,看去甚有神采,砚上余墨未干。刚想合上盖,突然发现砚匣下露出些纸角。苏轼好奇心大起,忙扶起砚匣来,一看,原来是一叶对折的素笺,打开,有两句未完的诗稿。苏轼认得这字迹,是相公的。
  上书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要知那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熏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西风昨夜过园林,说的是金风一起,梧叶飘零;吹落黄花满地金是说那菊花纷纷飘落。菊花开于深秋,最是敢与秋霜鏖战,秋风吹得越猛,那菊花开得越盛。为什么老师居然说有落瓣的菊花呢?苏轼越想越觉得不通,于是不禁提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一写完,苏轼就后悔了。他思量着,倘若这两句诗被老相公看到,定然不高兴,争执起来,岂不是要伤到他的脸面?如果把此诗拿走,待会老相公找不到,又恐怕要带累徐伦。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将诗稿按照原样折好,压在砚匣下,盖上盖,走出书房。到了大门口,苏轼对守门的官吏道:待会老太师出来,麻烦你通禀一声,就说苏某在此等候多时,因为刚到京,还未曾收拾文表,等明日早朝上过表章,再来拜谒。
  过不多久,王安石出得堂来。那门官将苏轼来拜之事禀告。王安石并不在意,心里只记着那两句未完成的诗句。恰好徐伦从太医院取了药回转,王安石便吩咐他一同到了东书房。坐定,他揭开砚匣,拿出诗稿一看,认得这字迹是苏轼的。心里不禁又好气又好笑。想到此,他命徐伦取了湖广缺官册籍来看,查到黄州府缺个团练副使。王安石暗暗地记在心里,又命徐伦将诗稿贴在书房的柱子上。
  次日上得朝来。王安石密奏天子,只说苏轼才力不济,着左迁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心里自然明白,知道是因为那两句诗得罪了老相公,没奈何,只得谢了恩。他刚在朝房中卸了朝服,长班来禀:宰相出朝。苏轼忙去行礼,那王安石握了他的手,道:午后老夫有饭,你过来。苏轼领命而去。回到下处,连忙发书,打发湖州下人,将家眷接到黄州相会。
  诸事办定后,苏轼到了相府。门吏通报后,王安石命请到大堂拜见,仍以师生之礼。上过茶后,王安石道:子瞻(苏轼字子瞻)左迁黄州,乃是圣上的意思。可惜老夫爱莫能助,不知子瞻怪罪老夫否?
  苏轼道:是晚辈才力不济,怎么敢怪罪老太师。王安石笑道:子瞻才华过人,不必过谦。只是到了黄州,闲来无事,还要多读书才是。
  苏轼口上答应,心里并不服气,他自来读书破万卷,才名满天下,还要读什么书呢!只是不好当面反驳。那王安石极是朴素之人,饭菜也是很简单。饭后苏轼便要告辞,王安石拉了他的手道:老夫年轻时灯窗十载,落下一病,如今又发作起来。太医院说是痰火之症,虽然已经服了药,但可惜必须用阳羡茶才可根治。前些日荆溪进贡阳羡茶,圣上将之赐于老夫。老夫曾问太医院官如何烹服,那太医院官说必须用瞿塘中峡的水。瞿塘在蜀地,老夫几次想差人前往取水,都不得便,又怕下人不用心取办。子瞻倘若能替老夫在瞿塘中峡取水,带一瓮来,那老夫的病就可痊愈。苏东坡领命,回到相国寺。第二日离开京城,星夜奔赴黄州。
  转眼一年快要过去了。正当重阳佳节,连日里大风不断。一天,好友陈季常来拜会,苏轼欢喜异常,拉了他一同前往后园赏菊。到了菊花棚下,只见满地的菊花花瓣,枝头上已经一朵不剩,立时把苏轼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无语。陈季常问为何如此惊讶,苏轼苦笑道:平时见这菊花最是能耐霜寒,并不落瓣。去年在王丞相府上,看到他老人家写一首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是他错了,还续诗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道黄州的菊花真的会落瓣。他将我左迁至此,原来是要我! 共2页: 上页12下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 苏王之争的儿童睡前故事, 您还可以浏览 民间故事 / 儿童故事 / 搞笑故事 / 小故事 / 历史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睡前故事    www.cnvbang.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