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小故事 历史故事 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
分类:民间故事 / 儿童故事 / 搞笑故事 / 小故事 / 历史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首页 >> 儿童睡前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民国时期有趣的“高考”试题的儿童睡前故事


2022-12-23 16:18:59 ,,,,


  第一则是1932年清华大学的国文考试题,题目不难,但其中有一道怪题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据说后来只有3人答对了,他们对的是胡适之。孙对胡(猢狲),行对适,者对之,答案用的是时髦人物胡适的名字,十分有趣,大大出乎出题者的预料。但后来据一位考生透露,这样答其实也不是十分准确,胡适之的胡与孙行者的孙平仄不协(都是平声),最标准的答案应该是祖冲之(南北朝数学家)。

  这道怪题的始作俑者是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和语言学家,时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当时人们都认为孙行者的标准答案就是胡适之,而且还都以为是陈寅恪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调侃一下胡适,其实陈寅恪拟定的标准答案是王引之(清代学者)和祖冲之。

  陈寅恪如此出题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但社会舆论对于这种考试形式却很不理解,当时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已推行白话文10余年之久,尽管社会上坚持使用文言者还依然不少,但白话文已占据了主流地位,对对子在当时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已销声匿迹多年。所以人们普遍认为陈寅恪此举是有意复古开倒车,后来甚至还有人将这次考试当作笑谈,所以对对子这种形式没有再应用,更没有推广。

  第二则是闻一多录取臧克家的故事。臧克家当年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时,国文考试有两个题目,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一是杂感,两题任选一道。但臧克家两题都做了。他写的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三句杂感虽然短小却饱含哲理,后来臧克家在回忆文章中说:它是我尝尽了人生的苦味后,从中熔炼出来的哲理,也是我在政治大革命失败之后,极端苦痛而又不甘心落寞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悲痛消沉心情的结晶。闻一多对此极为欣赏,从中看到了臧克家的内心世界,于是便判了98分的高分,将数学考试吃了鸭蛋的臧克家破格录入了青岛大学。据说当年闻一多报考清华时,其他学科成绩平平,也是唯独作文文才并茂而为主考老师所赏识。这次破格录取臧克家,可能是闻一多想起了自己的经历,多少有点惺惺相惜之意吧。

  第三则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1946年的联合招生国文试题,这份试题可以说是简单至极,让人看了有不可思议之感。题目共两道:一是作文:学校与社会;二是解释成语的意义:指日可待、变本加厉、隔岸观火、息息相关。

  民国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同时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那时的许多学者文人至今仍让我们怀念不已。之所以如此,这与当时那种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不无关系吧。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民国时期有趣的“高考”试题的儿童睡前故事, ,,,, 您还可以浏览 民间故事 / 儿童故事 / 搞笑故事 / 小故事 / 历史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睡前故事    www.cnvbang.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